九月时节,秋雨绵绵,丝丝凉意依旧阻挡不了西峡县小学语文团队交流教研的步伐。9月3日上午,西峡县小学语文教研团队第四次读书交流活动在城区一小如期举办。此次活动由西峡县教研室教科所副所长兼教研员方华瑞和王俊教研员分别主持,团队全体人员及城区一小的所有语文教师共计70余人参与了交流发言。
追梦路上 有你有我
本次活动别开生面,共读的书目是老师的“圣经”——《语文课程标准》。此次交流一小代表队、二小联合代表队、三小代表队和四小代表队采用团队化竞争的方式,以赛促读,分三轮考查各代表队对课标的学习以及掌握运用情况。
老师们在读书交流中共赴精神的盛宴,共享读书的快乐;在阅读中寻找灵感,在交流中启迪智慧,在反思中超越自我。
第一轮:必答题环节
每个代表队事先抽好号,方老师按编号在大屏上显示题目,各代表队回答,每题10分,满分50分。
联合代表队抽到的题目中有:语文教学全面提升语文能力,判断正误。还有一题,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其他代表队所抽到的题目分别有: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务少万字以上?四个学段完成后,学生应能怎样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是第几学段要求?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几十万字?语文课中应每天安排多长时间写字?写作教学,应达到让学生怎么说,引导学生说什么,不说什么?拼音教学应重视什么性?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怎样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写作教学和口语交际应分别养成学生什么能力?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吗?
阅读 悦心
只看,大家不一定记得这样清。但通过口头答题竞赛的形式,每位老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各学段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有了明确的认识,让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教学,有了方向,有了方法。
教师的精神成长,需要丰富的阅读来滋养;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经典的教育专著来引领。经验和智慧的分享和借鉴,开启了听会老师们引领学生沐浴书香的新思路,也点燃了老师落实“真阅读”行动的热情和行动——让每个班级,每个孩子都能真正地爱上阅读,与书同行,让我们的教育一路书香!
书香幽幽
第二轮:互相出题环节
联合代表队给三小代表队出的题目是:如何感知古诗意境?博学的于德明老师闸述了自己的方法:朗读、想画面、体会情感。他以《春夜喜雨》为例具体阐述。他先讲到当时的创作背景,又讲了开篇首联一个“好”字即奠定基调,颌联用拟人化手法表现喜悦之情,颈联通过对比给人视觉感受,尾联想象第二天情景,给人无限审美情感。信手拈来,对诗的每一联都有独到见解,何愁学生体会不到诗中意境情感?
以书为友 以学增慧
三小代表队给一小代表队出的题目是:课标强调应重视培养学生修改能力,那么如何在自我修改、互相修改中提高学生兴趣,提升修改效率呢?一小的张红梅老师结合自己写作体会,说了修改的重要性。她又指出,要加强修改方法的指导,老师要以第一篇习作为例,指导学生从字词、标点、句子、材料的取舍上进行修改。陈洁老师作了补充,讲了一小作文评价方法上的创新,师生都从书写、内容、自我修改三方面进行评价,以评促修改意识和修改能力。三小的于德明老师也进行了补充,强调修改重要性,还抛给方老师一个问题:修改要有兴趣,怎样提高修改兴趣,修改能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小代表队为四小代表队出的题目是:西师大版教材与部编本教材有什么不同?编者的意图是什么?此题一出,全场哗然。因为部编本教材虽是最近热门话题,但真没想到会在研课标中提出此问题。方老师表扬一小代表队课标意识超前,新教材确实不能仅仅只是一年级老师的事。
领导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晓燕老师不慌不忙地说了自己的认识:一是部编本教材从识字开始进入新课学习,先识字,再学拼音,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增设了国学经典篇目,从102篇增加为135篇,可见国家对传统文化重视。
品书香 乐分享
老师们深研细读《语文课程标准》,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勤学善思,精读细读,通过读书交流,老师们的思想产生了碰撞,情感得到了交流,认识得到了升华。
为队友喝彩 为对手加油
四小队为联合队出的题目是:课标中指出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哪些学习习惯,应该怎样培养?周梓老师讲了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教学要和生活结合,让学生认识名字;在阅读中识字,从亲子共读到放手读,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利平老师讲中年级孩子应规范汉字书写习惯,养成爱读书习惯,培养随时记的习惯。她还说到于永正老师的一句话——如果让我再重新教,我一定会主要抓学生读书。我从听说读写四方面谈了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评价学生回答、提问、引导作笔记等方式提高听的意识;老师宽容平和的态度养成学生大胆说的习惯,示范引领让学生会说;用阅读卡和一月共读一本书养成爱读的习惯;一周一节写字课,五个饭后练字时间,让学生能认真写,日记要求学生天天记。城区二小的代建伟老师总结了大家的意见,即:表扬和奖励相结合,使学生会读善写,多读勤写。出题方四小的丽英老师又抛给大家一个问题:语文习惯仅仅是听说读写吗?还有哪些?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侃侃而谈 精彩纷呈
城区一小田青梅校长全程参与这次研讨,或聆听、或抓拍精彩镜头、或发表独到见解......校长的参与,就是一种正能量,传递着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讯息,传递着高度重视并践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信念和决心,也彰显着校长的学术高度、学术视野和学术情怀——她就是教育教学的探索者、参与者、引领者。
城区一小柴小伟副校长左胳膊刚做完手术,虽然还在康复期,但是可爱的柴校长仍然风雨无阻参加了交流活动,她用自身行动感动着我们,也用自身自身行动诠释着: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提高自身修养和精神境界,才能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潜下心来育人,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相信在领导的教诲与敦促下,在榜样的感召与激励下,青年教师们会全力拼搏,向着成为名师、大师的目标奋力迈进!
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此句出自唐•陆贽《奉天论 奏当今所切务状》:“且动人以言者,其感 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意思是用言语去打动人的,其感染力不深;用行动去打动人的,其效应一定很快。
交流现场城区一小全体语文老师没有人接打电话,看手机,秩序井然,老师们拓展了思路,调整了话题内容,思考也更加全面,发言也更加踊跃。
积极互动 气氛热烈
第三轮:现场提问
由在场的观众席上的一小所有语文老师现场提问,各代表队进行抢答。
魏金平老师提问到:“新教材中,课文由以往的30篇改为20篇,7个单元改为6个单元,是否意味着教学任务减轻了?”话音刚落,三小的雪芬就站起来解惑了:课目减少不代表任务的减轻,反而担子更重。要实现低年级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早上诵读不可少,课内可选取老教材中好文进行群文阅读,三小的绘本阅读就满足了孩子喜欢听故事、爱阅读的天性,课外要引导孩子和家长一起共读。德明补充道,量减不代表质变,新教材首先跳过拼音学习,降低了难度,利于家长陪读,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提高学生阅读量。
勤学好问
杨文丽老师的问题是:课标对各个年级段的综合性学习都提了要求,实际教学中应如何操作实现课标的目标呢?小代抢到了回答的机会,她指出综合性学习是实践性学习,是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一个体现,应体现多元性、开放性与实践性。通过课内课外小调查、课外作业、班队会材料等形式进行,还可以把作文课与综合实践相结合。灵仙李校接着说,她把综合学习当做语文的一门课程来进行,向国外学习,使课内走向课外,实现语文学习课内课外的结合,让学生调查后写小报告,培养学生动手、查资料等习惯。文丽杨老师评价说,茅塞顿开,自己会一周或两周进行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也受益匪浅,综合学习正是语文实践性的体现,具有时代性,为什么没有足够重视呢?
孜孜不倦
杜杨老师也现场发问了:“三年级应如何引导学生写作,上好开学第一节作文课?”红梅老师的回答很简炼:兴趣是老师,活动是载体。德明的回答很有趣:他在第一节课出示小丑鱼、奔马、明的象形字,又画了电线杆和树,创意介绍自己。鱼谐言“于”,奔马跑路的“德德”声含“德”字,猜象形字“明”,这样介绍“于德明”,谁会记不住呢?“电线杆”的绰号,说明他又高又瘦,但他更喜欢用树喻他,因为玉树临风嘛!三年级作文就应该这样和生活联系,把文字和图画结合起来,让学生觉得有趣。灵仙李校的观点是:在快乐玩耍中写,不要告诉学生这是写作文。比如第一节课的点名,让学生自我介绍,然后告诉学生,别人可能没听清,回家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没告诉学生是写自画像,但这样写不就完成了这篇习作吗?写物就抱一只猫进课堂,写活动就先做游戏,于无痕处引导学生写作。小代支的招是:可以记流水账,开学第一天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李鲲的方法很独特:让学生观察秋天,捡拾落叶等,下边配上文字。一个个方法,让人耳目一新。
娓娓道来
于渊老师提的问题是:课标中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考试中体现了。但考试中,却出现了出略读课中片段,背诵喜欢的段落今年出这段,明年出那段,精彩语段应如何选择?这也是广大语文老师关心的。问题一出,灵仙李校长立即站起来回答。她说,学习语文不是为了考试,自己小时候,42篇课文课课都会背,不能考哪儿背哪儿。虽然现在学生在校时间短,但仍可推荐背整本书。凌霄又进行了补充,她提到了名师陈琴老师的做法,压缩讲的时间,背完整本书的奖励200元。由此,她认为可分层背诵,有能力的同学,可背诵整本书。而其他同学,可只背诵关联词运用得当、富有诗意、修辞运用恰当的精彩语段,即课后要求的。此法可以一试。试卷的出题人王俊老师给大家吃了定心丸:他出题的方向是名家名篇名段。课后不要求背诵的语段,一般不出。但作为语文老师,应要求学生多背精彩语段。对于课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在出题时会开放些,给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
学以致用
三轮比赛结束,方老师公布结果:四个代表队都是100分以上,因为老师们准备充分,回答真实,每人都会得到方老师的新书一本!方老师又说了自己的三个感动:感谢天,秋雨来伴奏和鸣;感谢城区一小,布置会场,全体语文老师早早来,认真听,认真问,认真记;感谢与会所有人,因为大家,西峡小学语文教学才有特色。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共同要感谢的人——方老师,带我们走进语文教学的花丛,探讨交流,体会到做语文老师的幸福!
城区一小的田青梅校长最后总结发言,她指出:语文教学在每个学段、在每节课的教授中,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知识点的确定都应该从课标出发,精准定位,在教学中应重视语言积累、强化语言运用、关注学习方法策略、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最为隽永是书香
今天的活动,越往后越精彩,提的问题有深度有实用性,给出的答案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经常是提问者话音刚落,同时有几个人站起来抢答。紧张的气氛渐渐消失,大家积极思考,各抒己见。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流逝,原计划一小时的交流活动,进行了近两个小时,但大家仍然意犹未尽。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跟随着教育名家的步伐去“路漫漫其修远兮”,也许“上下求索”的路上并不是那么平坦,但是有名家引领我们一路前行。作为小语人,我们也将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上语文课是一种幸福!